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园区概况 >> 荣誉成就

园区概况

喜报!第五届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嘉定工业区又获奖啦

在中共上海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委员会的指导下,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新华社上海分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连续五年组织开展“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征集活动”,经初选、专家评审并报指导单位审定,50件凝聚了基层智慧的案例最终入选,涵盖了上海在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等方面的最新探索成果。嘉定工业区党工委申报的《“小哥”连小区,“马车”添马力》获得第五届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征集活动优秀案例。嘉定工业区党工委委员(组织)朱琴上台领奖。嘉定工业区党工委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快递物流从业群体服务基层社区治理新路径,着力把“最活跃地带”打造成“最坚强阵地”,让“小哥”成为“先锋骑手”、变身“服务能手”、转型“治理好手”,增进“小哥”职业认同感、社区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筑牢基层党组织建设“根基”,引领新业态高质量发展、新就业群体高质量就业。

做法与经过

根据上海市委组织部、嘉定区委组织部工作要求,京东集团华东区党委在嘉定工业区范围实施“四个主动”工作,通过主动到社区报到、主动在一线报名、主动向组织报情、主动做双向报告,让服务“小哥”和“小哥”服务成为社区治理新亮色。

在“工作区”构建“服务圈”,组织“小哥”报到显身手

作为服务终端,小区与快递“小哥”联系紧密,但“小哥”以往在小区的活动往往时间短、互动少、看法不一。打通“快递工作区”和“社区服务圈”,能够进一步形成相互支撑、及时响应、日常应需的社区治理联通效应。为此,嘉定工业区党工委积极推行“社区需要、小哥报到”工作,联合京东集团华东区党委对461名京东快递“小哥”进行全面梳理,根据年龄构成、日常服务小区分布等基本信息,生成“小哥”动态数据库,以党员“小哥”亮身份践承诺带动“小哥”群体在社区显身手。去年3月,京东党员“小哥”带动“小哥”群体前往日常服务社区党组织报到,除了发挥专业特长,成为物资配送员外,还主动参与维护日常核酸采样秩序等志愿服务。在守“沪”卫“嘉”的各项行动中,多位“小哥”成长为社区的“服务能手”“管家助手”。

在“服务点”设立“暖新角”,确保社区门向“小哥”开

让“小哥”融入社区,首先要解“小哥”难、暖“小哥”心,嘉定工业区党工委根据区委组织部“门向‘两新’开”的工作要求,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各村居及园区企业党群服务站(点)等,建立“暖新”服务区,除手机充电、冰箱、饮水、休憩、急救用品等便捷服务外,还为“小哥”提供音乐、学习、安全教育等内容的音视频,打造“歇脚地、休息区、社交圈、暖心角”。全面整合区域内各类平台资源,充分发动社区党员骨干、团员青年等的智慧、力量,为新就业群体开展红色教育、政策指导、就业招聘、法律援助、心理疏导、急救演练、权益维护等多元服务项目,切实解决“小哥”们的急难愁盼问题。举办“党建赋能‘微’治理 暖‘新’服务一路行”主题活动,启动“新动能·大家帮”互助群,为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搭建互助交流平台。打造“护苗”成长营,定期开展普法宣传、青苗成长等社区活动,助力解决“小哥”们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后顾之忧”。

让“新力量”走上“管家岗”,引导“小哥”关心社区事

让“小哥”走上社区治理一线,在社区自治共治平台建设中切实让“小哥”联社情练本领。一方面,推动“小哥”成为小区建设的工作主体。根据嘉定区党建引领“社区管家”行动路径,主动吸纳“小哥”进入“管家”服务体系。如汇旺社区党支部结合小微网格建设,推动物业治理与“小哥”服务密切结合,形成“社区管家”新的行动合力。另一方面,激发“小哥”贡献社区治理智慧。在“小哥”中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氛围,推动“小哥”群体和社会组织、志愿队伍、居民代表等同台建言、同频互动,以多样化的参与形式引导他们聚焦治理重难点问题,从“被动响应”转变为“主动作为”。如裕民社区党总支将“小哥”作为社区治理项目重要征询主体,在通道清理、自行车停放设置等便民项目的推进和人大代表听取意见中,充分听取吸收“小哥”意见建议。这些做法,不仅促进了社区工作的科学化,更树立了“小哥”的“社区管家”责任感。

变“职业服务”为“身边服务”,推动“小哥”融入“邻聚力”

积极推行随手带、随时帮、随身听、随车送等“随处服务”模式,推动“小哥”随处服务和社区人文关怀相通互动,激活“小哥”服务内在活力。一方面,融入邻里关系。通过动员、组织参与各类睦邻活动等,引导“小哥”开展“多对一”“一对一”关心关爱社区五类群体(残疾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生活困难人员和“五失人员”),成为邻里互助服务的一支新队伍。如京东集团华东区上海第一党支部与汇旺社区党支部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将“小哥”与社区特殊人群“一对一”帮扶机制固定下来、传承下去。另一方面,育成社区人才。通过项目化培训和共建式培养,提升“小哥”群体的群众工作能力(包括沟通能力、感知能力、分析能力、应急能力等),把“小哥”培养成社区治理“人才活水”,让“小哥”更具责任更有能力做好身边服务、成为治理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