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居民自愿将电动自行车推出楼道、推进车库?直击诸多痛点,“爱车入库B计划”来了!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上楼充电等原因引发的火灾频发。在现实中,一边是拉线充电阻塞楼道危害安全,一边是地库充电位少人问津,这种现象又并不少见。面对这一困局,嘉定工业区秋竹社区筹备组从破解居民推车、入库、充电等实际需求“痛点”出发,推出“爱车入库B计划”项目,多措并举整治电动自行车充电乱象,让居民自发将电动自行车推出楼道。商议,对症下药“开方子”。“地库入口的斜坡太陡了,如果碰到下雨天又滑,真的怕摔倒。”这是在意见征询过程中,居民提出频次最高的问题。为此,社区、物业、开发商立马组建队伍实地查看,落实试点解决方案。坡道增设了防滑减速带、地库路面灰尘沙土定期冲洗……一番操作之下消除了居民推车入库的后顾之忧。“那个充电桩要扫码操作,我也不知道怎么弄。”由于秋竹坊是动迁小区,老年人占比约80%,不少年纪大的居民提出充电桩使用流程复杂、手机没有信号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社区里的年轻社工自编了一份《充电顺口溜》,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针对年轻人,我们联合志愿者一起拍摄了宣传使用小视频,而老年人的第一次使用,我们会帮他们连好车库的无线网络、关注好账号,下次用,就只要扫充电口二维码即可。”项目负责人张猗表示。68岁的张文龙每天都要接送孙女上下学,隔三差五要充电:“连上网络,用微信扫一下很方便,有时候突然有事又要出去,15分钟里面拔掉的话都不会收费。”
“社区达人”来参与,B1层变身“打卡点”
“我有一次在B1层迷路了,电梯都找不到。”9号楼的居民姚阿姨与社区工作人员反映B1层电动自行车地库到电梯之间的路线弯弯绕绕,很多新入住的居民本来就对小区不熟悉,很容易在地库“迷路”。社区第一时间行动起来,通过走访意见征询、挖掘社区能人,让居民主导制定解决方案。“可以在沿线设置导向牌,明确一下路线图。”“电梯口有一块白墙面积挺大,可以好好布置一下。”“不光要有导向牌,最好还要招募志愿者。”……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下,没过多久,一处兼具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指示通道就诞生了。
住在小区的顺丰快递员张闯每天都要到地库充电:“这些标识实用又有趣,让人眼前一亮。”
“9号楼的自治改造成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思路,这似乎是一个让居民自愿将电动自行车入库的好办法。我们立马顺势开展相关活动,呼吁开展B1层改造行动,也获得了积极响应。”秋竹社区筹备组组长蔡艳欣喜地说,9号楼、13号楼……家长带着孩子们也加入行动,他们发挥奇思妙想扮靓地库空间。
目前,秋竹社区筹备组2个小区共有960个充电口,自项目实施以来,车库充电口的使用率提升了40%,楼道停车充电现象基本消除。蔡艳表示:“电动自行车入库的日常管理还得靠‘软着陆’,今后,社区将联合物业及小区志愿者做好日常宣传,扩大志愿队伍,形成‘群防群治’防火墙,共同参与到电动自行车入库行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