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转”到“自转”,看这个社区如何爆发自治势能
梧桐社区地处嘉定工业区北区,由梧桐坊和盛蔷坊两个小区组成,目前已入住2210户。作为动迁小区,梧桐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搭建多元网格治理体系,依托社区党群阵地,深化跨社区合作,汇聚起社区自治的强大势能。党建引领:绘就四级组织架构社区民情图。为了对居民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梧桐社区在小区交房初期便搭建起“支部—站点—楼道—党员”的四级组织架构,成立8个“好邻 好灵”梧桐连心桥的党员楼组。在充分排摸走访的基础上,开展问卷调查,掌握居住人口信息,精准定位居民的资源及需求。
梧桐社区邀请公益基金会智库中的大咖达人参与项目的策划、组织及实施,主力打造两类社区治理项目。赋能型项目从居民切入,开展家政、厨艺、书画等技能培训,为居民赋能,为社区治理打好“人”的基础,形成“动员挖掘—赋能培育—参与治理”的良性循环。实务型项目从社区问题、居民需求等入手量身定制项目,如:“小小议事厅”项目、“公益一小时”项目、“梧桐夜话”项目等,以项目化运作挖掘年轻骨干力量,提高社区资源利用率及青年群体参与度。
网格体系:强化多元共治社区治理效果
梧桐社区党支部不断夯实“全域网格-片区网格-单元网格-小微网格”四级网格体系,将生活、工作在网格内的各类党员、各类党组织全部“网”进网格,实现党的组织、工作全覆盖。同时成立由党支部书记担任组长,居委、网格员、物业共同参与的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小组,有效凝聚“三驾马车”合力,为社会治理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通过以“骨干挖掘骨干、骨干带动骨干”的方式,发挥“社区能人”带动效应,动员更多有专长、有资源、热心社区事务的居民骨干参与社区治理,形成若干个不同类型的自治团队。如“党员先锋车队”为小区独居老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提供紧急送医服务、由近10名青年志愿者组成的“犬”宝贝志愿者服务队主打文明养犬宣传。通过“社区骨干—居民骨干—居民团队—大社区联动”路径,充分用好社区内部资源,实现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效果。
“同心”阵地:推进“小邻”至“大邻”共享
梧桐社区党支部依托社区党群阵地,打造社区治理“会客厅”,以“开放式客厅”-同心园大客厅形式打造党群微家,架起党群“连心桥”,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模式。通过39个楼组挖掘推荐、多年“社区管家”项目的孵化,梧桐社区“同心厅”的运营已经由“社区管家”团队全程自治管理,而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同心厅”成了社区居民的另一个“家”。
同时,社区联合10个动迁村党群阵地,以“小邻”自治、“大邻”参与的方式,实现资源和组织优势互享。在旺泾村、白墙村、贝成物业的携手下,“同心厅”每季度一次开展红色联盟便民服务;与中广国际党总支联合开展心连心便民志愿服务;与贝成物业党支部共同推出“红色亲情卡”,结对高龄困难独居老人生活服务;与咏竹幼儿园联合开展每月一次的亲子送教以及暑期学校活动等等。通过调动社区内外资源,将围墙内部的“小邻”资源拓展到小区周边的白墙村、40多家商铺等“大邻”资源。
精密织网、共建共享,在梧桐社区的努力下,社区自治活力得以更好激发,社区治理参与度大大提升,实现了社区治理从“公转”到“自转”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