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工业区公布2018年“成绩单”
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对于工业区发展来说,也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园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聚焦年初确定的全年目标任务,有效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抓好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进展,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各项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
2018年全年预计可实现二三产营业总收入3620亿元,同比增长10.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40亿元,同比增长6.1%;完成税收总额145.8亿元,同比增长10.2%;地方财政收入33.5亿元,同比增长12.9%;实现商品销售总额21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和14.9%。
其它各项经济指标也保持了较快增长,在完成全年目标的同时,继续保持了在全区的领先优势。1-11月,工业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区排名情况为:地方财政收入、外贸出口、商品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排名第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到位外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排名第2。
产业创新转型动力不断增强
实体经济发展能级持续提升,一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大众动力总成、上汽变速器、华域视觉三家企业年产值均超过一百亿元,另外还有一批营业收入超百亿的服务业企业。
高科技产业实现快速发展。1-11月,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幅达23%,“四大新兴产业”增幅达44.8%。
一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加速成长。全年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9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82家,高新企业实现产值582.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7.5%。
重大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国家智能传感器以及先进激光技术创新中心等科创基地成功落户。
首台国产2兆瓦燃气轮机、首台国产质子治疗装置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进入示范运行阶段。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举办了40多项产业论坛以及产业对接交流和对外招商活动,引进项目总投资近200亿元,引进合同外资2.37亿美元,到位外资1.37亿美元。10个项目完成竣工投产,9个项目进入开工建设阶段,14个项目完成前期储备,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申报重点技改项目15个,总投资超过25亿元。淘汰劣势企业42家,核减建设用地502亩。
城乡环境面貌持续优化
园区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稳步实施,全面推进北区土地利用总规以及村庄规划编制。一批功能性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有序实施,完成了兴邦路、朱文路等一批市政道路以及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征收安置工作扎实推进,完成了城北路北延伸段农户征收任务,做好历年遗留基地拔点工作,征收企业39户,腾空基地4个,拆除建筑面积4.2万平米。
强势推进拆违及无违建创建,累计拆除违建49万多平米,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39个无违村居创建单元和“无违先进街镇”已全部通过验收。
加大环境建设保护力度,完善落实创城、控违、巡河以及环保执法等各类常态长效机制,扎实开展“美丽系列”创建工作。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加强水环境治理,61条中小河道轮疏任务全面完成,农村地区23条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持续加强环保问题企业的清理整治,认真落实环保督察整改。一批生态廊道、公共绿地建设加快推进。
社会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切实加大民生保障投入力度,全年投入各类民生资金近10亿元。园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揭牌成立。加大社会救助和综合帮扶力度。完成了老小区综合改造、二次供水改造、为老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等一批民生实事项目。教育、卫生、养老、文体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品质持续提升。
园区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切实做好进博会安保维稳工作。创新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率先探索推进“全勤网格”建设。
加大各类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强化对无证照食品、中小物流企业整治,园区生产、消防、交通、食品等安全形势稳定可控。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小区智慧安防建设,各类案件接报数全面下降,一批信访矛盾得到妥善化解。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细化落实村居社会管理600分考核评级工作。深化居民区“同心园”楼组自治品牌,加强自治创新项目扶持,深入推进“大客厅”社区共享空间建设,基层自治共治活力不断增强。继续加强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加强社工队伍建设,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加大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力度,全面落实“村财镇理”、“村资镇管”、“村账镇记”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