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有关部门调研嘉定工业区的垃圾分类工作
12月24日下午,区绿化市容局党委书记、局长李超等来到嘉定工业区,了解垃圾分类各点位建设运行情况,调研园区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嘉定工业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集团公司董事长郁建华出席调研座谈会。嘉定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方文等陪同调研。
区绿容局领导一行首先来到位于福蕴社区南苑十村的垃圾箱房处查看。此地的垃圾箱房经过改造,已由原先的敞开式变成移动封闭式。箱房整体由环保材料制成,分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和有毒有害垃圾4个隔间,内置不同的垃圾桶,分类标志清晰,改变了以往垃圾箱房脏乱差的固有形象,改善了保洁员的工作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在居民中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
随后,区绿容局领导一行又来到右岸嘉园调研垃圾分类开展情况。
右岸嘉园是目前嘉定工业区实施定时定点投放的两个小区之一。所谓“定时定点”,指的是居民必须在指定的时间段(早上6点半至上午9点半,下午5点至晚上8点这两个时间段)内完成垃圾的投放。
除此以外的时间段,居民需要把垃圾投放至误时垃圾投放处(小区内部的垃圾分拣站)。
为了鼓励居民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目前社区居委会安排志愿者在下午5点半至晚上7点半之间进行绿色账户积分的兑换。同时在白天的撤桶期间(上午9点半至下午5点)督促辅导居民不要就地乱扔垃圾。
随后,区绿容局领导一行来到旺泾村,查看这里的垃圾箱房和两网融合回收服务点建设运行情况。
据介绍,旺泾村垃圾分类从10月28日起启动,在源头分类环节,村委会采取1名分类保洁员和1名志愿者一起上门收集的方式,根据分类纯净度给予农户高、中、低3档评定,每月对评定结果进行公示。
在双向监督环节,旺泾村分类保洁员做到分类收运情况每日统计,由保洁员和环卫收运工作人员双方签字,确保效果。
区绿容局领导一行又来到灯塔村,参观灯塔村生活垃圾分类中转房。
据悉,村委会于今年5月4日起在1组和3组试点开展垃圾分类工作,9月中旬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灯塔村采取的模式为保洁员上门分类收集,同时通过“i分行动”激励考评,具体为:户籍家庭分拣准确率98%以上的,得一个☆;70%到98%的,得一个△。2枚△等于1枚☆。每季度开展一次集☆兑换奖品活动,并清零。
区绿容局领导李超在座谈会上指出,垃圾分类的目的是要从数量和质量上提升源头分类的实效,这一轮垃圾分类要聚焦“主战场”——社区与农村,做好“加法”和“减法”。“加法”即可回收物、湿垃圾总量的增加,“减法”即控制干垃圾末端处置量,为下一轮打好基础。
下阶段的重点工作要分三步走,一是要拾遗补缺,实现基础性工作的全覆盖达标;二是要发动相关力量,实现居民区一定占比的“定时定点”投放;三是在此基础上,将目前在企事业单位推行的“不分类,不收运”模式,向居民区和农村推广,形成倒逼机制。
今年,嘉定工业区围绕区委区政府三年行动计划相关要求,完成了36个居住区3.4万户和13个农村近6200户的分类工作,完成了2万户绿色账户的推进工作,新增39个“两网融合”点位、73个“定时定点”点位,完成41个居民区垃圾房的改建工程和28个农村垃圾房的新建、改建工程。同时新增干、湿垃圾收运车各2辆、有害垃圾收运车1辆,完成了35辆分类收运车的标识喷涂工作。通过生化处理设备实现学校等8家单位的湿垃圾就地处置。居住区、菜场和餐厨垃圾湿垃圾分类量,“两网融合”可回收物分出量,分类住宅小区“五有”达标创建数均在标准线以上,做到村、居、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