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被刷屏的《筷子》,原来是由嘉定工业区入驻企业摄制

近日,一则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筷子》火了,随之一起被点燃的,是我们关于童年与家庭的点滴记忆,以及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而探究公益广告片背后的拍摄制作方,发现它就是嘉定工业区的入驻企业上海观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观池文化于2005年在嘉定区登记成立,专注高品质影像内容定制,拍摄足迹遍布48个国家和地区,服务1500余个品牌,合作700余位明星、2200余名全球导演,拍摄5300余部作品。

2013年9月,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启动了马年春晚公益广告项目。而筷子的独特华人属性,给了创意团队灵感。

为了找到能最好体现主题的画面,观池文化400人次的创作团队花了60多天做了大量前期准备,之后奔波8000多公里,选择了八个地方、八个人的不同故事,用30多天拍摄完成。

经过重重筛选和1个多月的拍摄,最终,一分半的《筷子篇》在除夕夜《春节联欢晚会》20:45得以呈现,很多人看了之后表示“泪流满面”、“被感动了”、“看哭了”。

这套公益广告完整版共有8个篇章,其中包含了8个故事——《启迪》、《传承》、《明礼》、《关爱》、《思念》、《守望》、《睦邻》和《感恩》。

央视主持人董卿评价《筷子篇》时说:“我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我没想到这段公益广告拍得这么好!它以筷子作为一个切入点,以小见大,让我感受到了那种文化传承、血脉亲情。”。

《筷子篇》的摄制“插曲”

好的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筷子篇》巧妙地融合了日常生活、传统文化、人文情怀等诸多因素,表达了全球华人共同的情感、归属和传承,一下就戳中人的泪点。

其中关于“传承”的片段,就是在上海拍摄的。

观池文化的摄制团队在拍摄过程中,为了使片子更真实,更接地气,大部分使用业余演员,问题就来了,业余演员在摄像机前就很难表现得自然。

于是,摄制组提前与妈妈和孩子呆在摄影棚里,直到孩子习惯了摄影团队与摄影机。然后,在平时孩子吃午饭的时间,准备了她最喜欢的红烧肉,跟孩子说,要用筷子去吃。可因为孩子还小,筷子使用还不熟练,几次夹肉都没成功,急得她哭了起来,于是妈妈一边耐心地安慰孩子,一边教她用筷子——关于传承的主题,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了。

摄制组事先也没想到,因为夹不起来肉,孩子会急得哭起来,但这样反而拍出来效果更好了。

视频中“睦邻”的一段对话,是观池CEO张斌的真实经历。

这部分拍摄于四川宣汉,是张斌的老家。讲述了除夕当天,留守老人老王正准备回家吃饭,被邻居老李叫住,邀请他一起吃团圆饭。老王婉言谢绝,老李表示“多个人多双筷子嘛”。随后,老王在老李及家人的簇拥下,围桌而坐,此时,桌上多了一副碗筷。看着老李一大家子的热情,老王偷偷抹了抹眼泪。最后镜头落在“筷子”上,表现邻里乡亲一起吃团圆饭的场景,暖暖的温情直触人心。

在拍摄过程中,还有一些极具戏剧性的“插曲”,让这组视频更加动容。

在“明礼”篇里选小演员的时候,面试了七、八百个小朋友,最后出镜的这个小朋友,有个特别好玩的特点,只要吃到上海红烧肉,就笑的特别开心。于是红烧肉最终换到了那个绽放灿烂笑容。

观池文化五度献礼春晚

从2014年春晚的《筷子篇》开始,到2018年春晚,观池每年都为春晚拍摄公益广告片。大年三十晚上,在万众期盼,阖家团圆,守候春晚的时候,他们用老百姓的话,说给老百姓听。

2018年春晚

《共享新生活,祝福新时代》

在短短90秒的时间里,涵盖了人、家、国在新时代中的新变化,从农村改造到城市建设,从温馨家庭到和谐家园,从美丽家乡到富强家国。我们深入百姓生活,喝彩祖国,展望未来。

2017年春晚

《温暖三十年》

《快闪贺新春》

其中,《温暖三十年》以一镜到底的方式展现了中国人三十年生活变迁的缩影;《快闪贺新春》则将海外华人最真挚的祝福与潮流有范儿的快闪形式相结合,为观众带来不同以往的惊喜。

2016年春晚

《梦想照亮故乡》

全篇取景呈现最典型的乡土风貌,并全部采用普通人演员,演绎普通人平凡却又伟大的梦想。

2015年春晚

《名字篇》

2019年,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公布的“中央电视台2019年春晚公益广告项目中标公告”中,上海观池中标,负责2019年春节的公益广告摄制。我们将再一次看到观池文化的作品。我们相信,这样一个专注的团队将再次打造一份精品,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