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全程跑完“上马”!来看看嘉定工业区身边的路跑大神

刚过去的2018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吸引了3万余名跑步爱好者,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上马成了越来越多路跑大神的新选择。即便阴雨来袭,也无法阻碍整座城市奔跑的热情!

38000名跑者对上马的热情丝毫不减,伴着7点钟的发令枪响,他们冲出金牛广场,一路经过了南京路步行街、淮海路、新天地等上海地标性建筑,步伐坚定地向终点上海体育场进击。

在这些路跑大神中,就有我们身边的同事和朋友。

伍彪

伍彪是嘉定工业区一家公司的白领,从事计算机相关行业。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这类职业往往是缺乏运动细胞的,和跑步这项运动根本联系不起来。

的确,几年前伍彪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坐在办公桌前,下班就是躺在沙发上玩手机或者看电视,根本不去运动。这样他的身材慢慢走形,某一天,他突然想要彻底改变自己,于是下定决心要减肥。

对于减肥的人来说,有氧运动是最好的,比如游泳,动感单车和跑步。伍先生开玩笑说,动感单车他跟不上节奏,游泳的话条件不满足,所以选择了跑步,有一双鞋就可以出去跑了,条件限制不多。

最初的时候他没有关注过跑马拉松,也不敢想象自己能跑马拉松,他跑步的目的只是为了减掉肥肉。而没想到一跑就再也不一发不可收拾,几年下来坚持的训练他的体能有了大幅提升,他参加了今年上马并取得了3小时54分的成绩,现在只要有休息时间,他就会带着儿子去跑步或者爬山,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也能热爱运动,有着健康的体魄。

潘留涛

这是潘留涛第二次跑上马。为了这次能够完成比赛,准备了近半年的时间,平均月跑量达200KM以上。足够的训练量为这次完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潘留涛是裕民社区的一名普通保安,他说虽然安保工作非常普通,但维护的却是小区的治安,身体素质当然不能差,所以他平时比较注重运动,这也是最终爱上跑马拉松的原因,就连小区的叔叔阿姨们都知道这个小伙子“很能跑”。

去年第一次参加上马的全马比赛,潘留涛就跑进了4小时,取得了3小时50分的成绩,本来他今年期待能将这个成绩再提高一点。

他回忆起上周日的比赛,惋惜地说:“今年没有发挥好,前面30公里都很认真在跑,配速都很稳,到后面慢慢掉速,所以今年比去年还慢了一些,跑了4小时零5分。”不过他说完成了赛程,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拿到了纪念牌,真的已经足够了。跑完一场又一场的比赛,他开始对跑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热情,一直跑到现在。

张伟

 “马拉松是一项很包容的运动。无论你是什么样的选手,都可以找到在赛道上的玩法,获得乐趣,玩得尽兴……非常幸运这次抽中了上马比赛资格,完成了人生中首个全马。”

张伟是一名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平时的办公室工作让他觉得自己有点缺乏运动,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他一直坚持跑步,现在的一周时间里面,他至少有三天完成日跑10KM以上的训练,另外一半时间到健身房做一些器械训练增强力量。

这样的训练量让他的体力有了很大提升,开始参加一些大大小小的体育赛事。南京马拉松,无锡马拉松,苏州马拉松,只要周边有跑步赛事他都热衷去参加,赢回来的大大小小一堆的奖牌,就是对他这项爱好最好的肯定。

上周末, 他也参加了刚过去的上海马拉松赛,这对他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之前参加的都是半马比赛,这次是他跑完的第一个全马。

他说这是比较顺利的一次跑马经历,但在跑到35公里处时,因为天气的原因,又下雨气温又比较低,也开始出现了瓶颈。跑团朋友的一声声加油,鼓舞了自己,想想赛前定下的目标,咬咬牙,挺过去,最终战胜了极限,跑向了终点。

杨光敏

 “跑步是一件我很喜欢的事。微风吹拂的时候,会出去跑一跑;蒙蒙细雨的时候,会出去跑一跑;心情好的时候,会出去跑一跑;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出去跑一跑。”

杨光敏是今天介绍的马拉松爱好者里唯一的一名女性,她与马拉松的故事还得从3年前说起。那时候,体弱多病的她经常生病,为了增强体质,她决定开始坚持每天跑步锻炼。家附近的学校操场、周边的公路,每天都有她的身影。

在那一年的7月,嘉定跑友团成立。为了认识更多的跑友,提升自我,她加入了跑友团。除了平时自己跑,每周四在嘉定体育场跑友团还有专业的人带跑,杨光敏也结识了不少朋友。

从小步慢跑的自学长跑者到专业马拉松跑者,她参加了几十场大大小小马拉松比赛,获得了各种奖牌,马拉松已经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年的上马她更是跑出了3小时57分的成绩,对于业余马拉松爱好者来说,全马这个成绩算是不错了,更何况是女子成绩。

在杨光敏看来,马拉松使她快乐,让她在跑马拉松中学会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保持乐观的态度。跑马拉松成为了她人生中的一笔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