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港珠澳大桥的一项关键技术出自嘉定工业区的科研单位

10月24日,举世瞩目的全球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鲜为人知的是,支撑大桥200多座桥墩的“正骨”技术,出自位于嘉定的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又名上海声学实验室,始建于1960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东海研究站主要从事水声导航技术、水声定位技术、水声探测技术、超声应用技术、数字通讯及信息处理技术和医疗声学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

东海研究站建站半个世纪来,从建站最初的以海上水声实验为主,逐渐成为面向国家水声建设和国家经济发展需求,具有较强科研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科研实体,很多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国内一流水平。

所谓“正骨”,通俗地说就是在桥墩下桩前,解决大深度、大口径钻孔时的垂直度测量问题。

桥墩的垂直度有多重要?东海研究站研究员王润田解释,好比举重,钻孔的垂直度决定了桥墩承受力的大小。

由于此次钻孔深度平均在100米左右,且海水中的盐度和泥沙都会影响监测数据,桥墩倾斜误差几公分就会导致承受力大幅下降。

为此,在大桥建设过程中,使用了出自东海研究站的超声波成孔成槽质量检测技术,利用超声探测方法,将超声波传感器侵入钻孔中的泥浆里,从而相对方便地对钻孔四个方向同时进行孔壁状态监测,实时掌握连续墙槽宽、钻孔直径,以及孔壁或墙壁的垂直度、坍塌状况等。

“以往建桥打桩要测量垂直度,都需要进口国外设备。由于这些设备维护成本高,且国外对国内复杂的地质条件缺乏数据分析,易出现测量方式和测量结果的水土不服,所以一般用于施工后的抽测。”王润田说,“而我们的设备利用了超声波技术,就好比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洞穴中,有了蝙蝠一样的能力,对黑暗中的情况了如指掌。”

正是基于该设备在地下连续墙施工、大口径钻孔施工、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可发挥的重要作用,上海地铁13号线、深圳地铁、杭州地铁、天津地铁等一些重大基础工程中都有应用。

来源:嘉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