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仪门密码,体验非遗文化!嘉定工业区举办桃华灼灼——行走桃溪建筑可阅读定向赛
老建筑,承载着城市的文化,重现着城市的记忆。6月14日下午,“桃华灼灼——行走桃溪建筑可阅读定向赛”在嘉定工业区印氏住宅拉开帷幕。参赛者化身“文化探秘者”,寻访娄塘古镇历史建筑,体验非遗文化,在趣味任务中触摸娄塘老街的文化脉络。
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朱旭,嘉定工业区党工委副书记朱琴,嘉定工业区党工委委员居熙,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副校长凌旭峰等领导参加活动。
仪门又称礼仪之门,在古建筑中是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此次活动以“仪门密码”为主题,选取了娄塘6个古建筑仪门,除了主会场印氏住宅的“咸与维新”,另外还有“惟勤与俭”“聿修厥德”“福履绥之”“竹苞松茂”“崇实求严”。现场,娄塘古镇建筑可阅读仪门手绘地图发布。通过将每个仪门进行VI形象设计,制作手绘地图和拼图,解锁仪门建筑故事,让大家体验非遗文化魅力。拥有650多年历史的娄塘老镇是上海历史风貌保护区之一,也是目前上海为数不多的原汁原味保存传统面貌的老镇。1.2平方公里的老镇内,拥有印氏住宅、天主堂等49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集合了大量清末民国的地方传统民宅群落,在保护历史建筑和传承历史文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活动中,智启未来--天华学院·嘉定工业区双馆教育与创新中心揭牌。今后,双方将在挖掘娄塘历史文化内涵、系统整理地方文献、搭建数字化平台、提供智能化服务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品牌共塑,促进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现场,娄塘塌饼文创新品发布。在娄塘立夏食夏糕是一种民间习俗。娄塘塌饼非遗传承馆以推广健康的饮食文化为理念,以娄塘古镇仪门元素为造型,取山药、莲子、绿豆等作为主食材,推出了六款娄塘塌饼非遗文创夏糕。
仪式结束,比赛正式开始。“相信大家会在一些古建筑的仪门上看到‘咸与维新’这一词组,这个是鼓励大家共同参与革新、追求进步的意思……”现场,专家学者重点带领参赛者了解古建筑中的仪门作用、仪门建筑知识及文化内涵。每个点位设置仪门知识问答,参赛者需完成点位完成任务,盖章打卡。
随后,便是非遗体验时刻。“茶担舞”是嘉定城乡的茶担职人根据江南水乡的风俗习惯,由旧时婚庆上向新客献茶的礼仪创造而成的一种民间舞蹈,折射出嘉定地区尤其是北部地区的民风旧貌,被列为全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舞者做到将茶担面向客人翩翩起舞。时而翻转双手,左右摆动;时而扭动腰身,前俯后仰;舞时,手中茶杯纹丝不动,茶水点滴不泼。参赛者们摩拳擦掌,纷纷加入学习的队伍,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来逐渐适应,每一位参赛者都在认真学习的同时无不赞叹舞者的技艺。
“很幸运可以来现场参加比赛,这些老建筑都承载着娄塘老街的故事和文化底蕴。特别是‘仪门’这一块的内容,很吸引我们,没想到一扇门也有这么多讲究,我们中国的文化真的很博大精深。”参赛者施艳说,“活动内容相较于传统的听读看,这里有的学,有的玩,还有的吃,互动性很强,能更多的了解历史文化。”
“6月14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们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度融合和探索,让大家可以从多个维度深入了解‘嘉’门口的传统文化。”嘉定工业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主任吕佳说,“今天现场,为了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我们推出了新的文创产品,反响很好。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在非遗传承领域深耕,通过更多的创意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非遗、爱上非遗,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现场,还有来自工业区少儿曲艺团成员表演的群口相声《邂逅非遗》和由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师生带来的情景表演《典籍星河遇知音》引得阵阵掌声。